全国统一服务热线18629690406
新闻中心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第七届阀门与管道学术会议与阀门标委会五届三次会议在厦门召开
发表时间:2021-11-01     阅读次数:     字体:【

10月23日~25日,第七届阀门与管道学术会议、阀门标委会五届三次会议在厦门召开。会议共同讨论并获主委会一致通过阀门与安全泄压装置国家标准和机械行业标准共18项,大通互惠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通互惠”)共同参与编写了《撑开式金属密封阀门》《管线阀门 技术条件》《石油、石化及相关工业用的钢制球阀》《氟塑料衬里法兰连接钢制球阀》四个标准获得通过。

本次会议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流体工程分会、阀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安全泄压装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办,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大通互惠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承办。会议得到了全行业的大力支持与广泛重视,来自全国的流体与气体控制领域的专家、行业学者以及阀门与管道制造商等企业,超300人参加了此次学术会议。


大会共收到应征论文139篇,经过严格审核共103篇论文入选《第七届全国阀门与管道学术论文集》,经过专家委员会评选,大会确定61篇论文评选为“大通互惠杯” 第七届全国阀门与管道学术优秀论文奖,其中一等奖6篇、二等奖15篇、三等奖40篇。大通互惠集团有限公司此次共有三篇论文获奖,由铸造工程师曾瑞宏、助理工程师马保斌编写的《适用于阀门管道用新型超低温材料的研发》荣获一等奖。

阀门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主要领域,是能源、石化、冶金电力等行业装备、机械与管线等固定资产中的关键设备之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会带动冶金、石化等行业的发展,从而拉动对阀门的需求量。本次学术会议的召开,也让同行们看到了国产化阀门市场的强劲势头与信心。


据了解,目前我国阀门企业的技术水平,包括设计、铸锻件加工机械加工工艺等方面的技术都有了大幅度提高,已具备生产十几个大类、四万多个规格产品的生产能力,阀门的市场成套率、成套水平也相应提高,初步形成了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开发平台,步入了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专家们表示,和十年前相比,中国制造业进步巨大,阀门工厂的生产能力也今非昔比。十年来中国阀门国产化步伐有所加快,目前在核电、火电、石化和煤化工等领域已部分关键阀门实现了国产化。


 
上一篇:全球控制阀市场回顾与展望
下一篇:能源转型离不开煤炭的有力支撑